歐盟理事會呼吁采取行動,彌合自雇人員在社會保護方面仍然存在的差距
2023年10月9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關于自雇人員社會保護的結論,這是首個專門針對自雇人員的社會保護結論。結論基于理事會2019年通過的 《關于工人和自雇者獲得社會保護的理事會建議》以及從實施過程中吸取的經驗教訓。理事會呼吁各成員國彌合國家計劃中任何仍然存在的差距,以增加自雇人員獲得社會保護的機會,特別是失業待遇和疾病津貼。
歐洲護理戰略——實施一年后
一年前,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歐洲護理戰略。一年后,歐盟委員會與成員國、社會伙伴和利益攸關方密切合作,發起了一系列行動,以確保高質量、可負擔和可獲得的護理服務并改善護理提供者工作條件。行動包括支持高質量、可負擔的長期護理政策改革;改善護理部門的工作條件;以及兒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歐洲護理戰略支持執行《歐洲社會權利支柱》所載的各項原則,特別是關于性別平等、工作與生活平衡、兒童保育和兒童支持以及長期護理等內容。
歐盟委員會提出邁向社會保障協調更加數字化的步驟
2023年9月,歐盟委員會在一份專報中提出了進一步邁向數字化歐洲社會保障系統協調的具體步驟。專報提出通過充分利用數字工具,減少個人和企業行政負擔,使跨境社會保障服務更快捷、更易操作。
比利時宣布養老金改革協議
7月10日,比利時政府宣布了一項養老金改革協議,包括引入對工作年限較長人員發放養老金獎勵,調整最低養老金規定,設定退休公務員福利調整上限,以及加倍征收團結繳費。該協議基于2022年7月達成的部分協議,仍需議會批準通過。改革協議旨在提高養老金制度的財政可持續性,這是比利時進一步獲得歐盟流行病恢復基金援助的條件之一。
波蘭將第14期養老金永久化
7月24日,波蘭政府頒布法律,將每年向養老金和殘障撫恤金領取人員發放的補貼(即第14期養老金)永久化。自2021年起,政府每年酌情發放第14期養老金,這是繼2019年推出第13期養老金之后的又一筆養老金(第13期養老金在上半年發放,第14期養老金在下半年發放)。盡管新法仍允許政府每年確定第14期養老金的金額,但規定該金額不得低于每月最低養老金(2023年為1588茲羅提〔385 美元〕),且必須在10月31日前確定金額。政府認為,將年度補貼永久化將有助于養老金領取人員應對因物價上漲而面臨的經濟挑戰。據政府估計,2023年將有830萬養老金領取人員領取第14期養老金,其中 580萬人領取全額補貼,總成本為116億茲羅提(28億美元)。
摩納哥批準建立強制性職業養老金計劃
4月13日,摩納哥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法規,為私營部門雇員創建強制性職業養老金計劃——摩納哥補充退休基金(CMRC),以取代目前由法國主要職業養老金計劃(AGIRC-ARRCO)提供的養老金覆蓋。
自1964年以來,摩納哥私營部門雇員根據與法國簽訂的雙邊協定參加了AGIRC-ARRCO計劃。然而,在過去十年中,摩納哥政府及其社會伙伴一直在開發CMRC計劃,使該國在制定社會保障和就業政策方面具有更高的靈活性。根據新規,自2024年1月1日起,CMRC計劃將覆蓋所有私營部門雇員,并將影響約16.8萬名在職和離職員工。
澳大利亞實行定期養老金改革
7月1日,澳大利亞政府對基本養老金和職業養老金計劃實施了幾項定期改革,包括提高基本養老金領取資格年齡、調整基本養老金的收入和資產測試、提高雇主的最低職業養老金繳費費率,以及停止臨時減少與年齡掛鉤的最低職業養老金分配額。經過經濟情況調查的基本養老金計劃覆蓋了經濟能力較低的澳大利亞退休人員,而職業養老金計劃包括強制性職業退休金計劃,覆蓋18歲及以上的雇員,以及18歲以下每周工作30小時以上的雇員。自雇人員可自愿參加職業養老金計劃。
印度允許特定人群選擇更高待遇的社會保險養老金
為響應最高法院于2022年11月頒布的一項裁決,印度雇員公積金組織(EPFO)允許該國社會保險計劃——雇員養老金計劃(EPS)的特定參保人群在7月11日之前選擇更高待遇的養老金。EPFO稱,截至6月26日,在2022年的4600萬名參保者中,約有160萬人申請提高養老金。較高的EPS養老金來自額外繳費以及雇員公積金(EPF)轉移資金。在較高的養老金方案下,雇主仍按雇員月基本收入的8.33%向EPS繳款,但不再設收入上限。此外,雇主還必須為月基本收入超過15,000盧比的雇員額外繳納1.16%的養老金,但他們的EPF費率也相應降低(從3.67%降至2.51%)。
英國就業和退休保障部特別工作組啟動新的養老金指南咨商
英國就業和退休保障部(DWP)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就新的養老金指南開展咨商。該指南就英國養老金部門應如何更好地將社會因素納入投資決策提出30條建議。社會因素特別工作組(TSF)咨商旨在幫助養老金計劃應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投資中的“社會”因素的風險并抓住機遇。
日本養老基金以6000億美元簽署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協議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10月3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管理著90萬億日元(6,000億美元)資產的日本養老基金將加入負責任投資的全球倡議。日本7家公共退休基金將開始著手簽署《責任投資原則》(PRI)。PRI由聯合國于2006年發起,旨在鼓勵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考慮范圍的投資。
孟加拉國啟動全民養老金計劃
8月,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啟動了全民養老金計劃,將全國18歲以上人口納入其中。該制度包括四個計劃:適用于私營部門職員的Pragati計劃、適用于自雇人員的Surokkha計劃、適用于低收入者的Samata計劃和適用于移居國外人員的Prabashi計劃。印度拉賈斯坦邦通過了一項保護零工工人權利新立法7月,印度拉賈斯坦邦政府通過了《拉賈斯坦邦平臺零工(參保和福利)法案》。通過這一舉措,拉賈斯坦邦成為印度第一個通過立法規范零工工人參保、為平臺零工工人提供社會保障和相關福利的邦。該法案規定成立福利委員會,并提出為平臺零工工人設立福利基金的設想。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